1997年,F-22“猛禽”横空出世,这款划时代的隐身战机给世界空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,中国也不例外。彼时,歼-10尚未首飞,苏-30MKK还在路上,我军主力战机还是苏-27SK,与F-22存在代差。
面对如此巨大的技术差距,一些军迷朋友寄希望于歼-8的高空高速性能与F-22一战,却忽略了“猛禽”同样拥有优异的高空高速能力,这就好比拿着长矛挑战激光炮,显然力有不逮。
歼-20服役并对三代机形成碾压性优势后,当年“歼-8大战F-22”的设想显得尤为不切实际。F-22的隐身能力和综合性能优势并非数量或单一性能指标所能抗衡。这段略带传奇色彩的“歼-8情结”如今在大洋彼岸重演:随着中国疑似六代机歼-36的首飞,美军内部竟出现了F-16挑战歼-36的声音,历史仿佛开了个玩笑。
美军前王牌飞行员“博德”(化名)近日在电视节目中点评了传说中的歼-36战斗机。这位拥有2000飞行小时,曾驾驶过F-4和F-16的老兵认为,歼-36无尾三角翼设计虽然有利于隐身,但可能会牺牲机动性。
他声称,即使驾驶F-16,也能通过近距格斗“轻松战胜”歼-36。 这位老兵的“经验”来自F-16与早期苏系战机的对抗,而歼-36的无尾三角翼布局与以往的中国战机大相径庭,其具体性能仍是谜团。现代空战早已超越视距格斗,博德的“经验之谈”或许更像是一场充满时代感的“单向推演”。
博德的豪言,让人想起当年军迷们设想歼-8对抗F-22的场景。不同的是,当年军迷是“被迫想象”,如今这位美国王牌飞行员却是“主动YY”。他声称能用F-16将歼-36拖入近距格斗并取胜,仿佛没意识到现代空战中,被“拖入”本身就意味着失败。即便博德承认歼-36隐身性能优秀,却忽略了其可能比肩歼-20的先进航电系统。这番“自信”多少有些掩耳盗铃的味道。
歼-36体型比歼-20更大,意味着更强的航电、电子战能力和更大的雷达。对F-16而言,遭遇歼-36很可能就是“还没看见就被击落”的结局,这源于代差带来的技术碾压,而非战术可以弥补。想“拖入近距格斗”?先得发现对方才行。况且,三角翼布局并不代表歼-36机动性差,近距格斗胜负也难料。
歼-36无尾无鸭翼布局,却凭借多组襟副翼和先进飞控,配合三引擎带来的澎湃动力,实现了高机动性。这种非常规设计弥补了传统气动布局的不足,使得近距离格斗中,即使面对F-16这样的老对手也未必处于下风。美军王牌飞行员声称F-16能胜过歼-36,更像是鼓舞士气,毕竟两者技术代差摆在那里,F-16想要挑战歼-36,恐怕力有不逮。
歼-36的一些设计亮点,比如深度优化的隐身外形和独特的三发布局,引发了关于其性能的诸多猜测。如果传闻属实,其隐身性能或将超越现役战机,而三台发动机则可能赋予其惊人的飞行速度。
配合先进的雷达航电系统以及潜在的无人机指挥能力,歼-36或许会在未来空战中占据优势,即使面对F-22等老牌隐身战机也能构成挑战。 不过,这一切目前都只是基于现有信息的推测,歼-36的真实性能仍有待观察。
#深度好文计划#